“十四五”规划18个数字释放出未来五年经济民生三大信号
养老、托幼、教育、环保、研发……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的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指标中,包含了不少经济民生新期待,描绘出未来5年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在“经济发展”指标中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释放出更加务实科学,更关注高质量发展的信号。
创新驱动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在纲要草案中单设独立篇章,也彰显了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决心。
从指标来看,“创新驱动”类各项指标全面升级: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
看病难、养老难、入托难……一系列老百姓的烦心事儿都有望在未来5年得到解决。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有20项,涉及民生福祉的有7项。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2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为三项新增指标。
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为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纲要草案中作出系列安排: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稳步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县和镇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特大镇设市;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互认共享。鼓励都市圈社保和落户积分互认、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推动科技创新券通兑通用、产业园区和科研平台合作共建;高质量完成120个县城补短板示范任务……
无论是指标设定还是城乡发展,无论是生态文明还是文化强国,都是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最终目标,实现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新建、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2025年达到95%……这些都将为百姓带来满满获得感。
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必须确保实现的“硬任务”。“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设置了8个约束性指标,7个集中在“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方面。
在“安全保障”这个新增板块中,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约束性指标首次列入五年规划主要指标: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5亿吨以上、能源综合生产能力46亿吨标准煤以上。
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
同时,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并作出系列安排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前提。这些硬指标将保证我们“端牢自己的饭碗”,同时也将体现在每一个老百姓的餐桌上和饭碗中。
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39.7亿吨标准煤,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2年至2019年,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
“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的实施是必然选择。规划纲要草案列出了一系列的举措来筑牢这道防线: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夯实国内产量基础,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加强重点城市和用户电力供应保障;多元拓展油气进口来源;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新时代,新目标,新愿景。这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指标,一项项措施,最终都将在你我的奋斗中,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生活!(记者:孙韶华 张莫 李志勇 梁倩 王璐 班娟娟 汪子旭 王文博 北京报道)